钟南山: 2个溶栓药, 通血管+疏经络, 尤其中老年人要常备!

本文1956字 阅读5分钟 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。 “人一老,血管先老。”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,中国每5个成年人中,就有1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。而在这些病里,血栓是最“阴险”的杀手之一。 有时候,一枚小小的血栓,就像河道里的一块石头,堵住了血液的通道。轻则头晕乏力,重则中风猝死。每年我国因血栓导致的卒中人数超过200万,死亡率高达30%。 那我们该...


本文1956字 阅读5分钟
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
“人一老,血管先老。”

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,中国每5个成年人中,就有1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。而在这些病里,血栓是最“阴险”的杀手之一。

有时候,一枚小小的血栓,就像河道里的一块石头,堵住了血液的通道。轻则头晕乏力,重则中风猝死。每年我国因血栓导致的卒中人数超过200万,死亡率高达30%。

那我们该怎么办?钟南山院士早在多次采访中提醒:中老年人要格外注意血栓问题,2种常见“溶栓药”可以日常备用,关键时刻能救命。

一、什么是血栓?它为何如此致命?

血栓,说白了就是凝固的血块,它可能“躲”在血管的任何角落,尤其是大脑、心脏、腿部静脉等部位。

当血栓脱落,顺着血液进入大脑或心脏,就像一颗“不定时炸弹”。出现心梗、脑梗时,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.5小时,超过这个时间,很多人就再也醒不过来了。

国家神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布数据显示:

· 90%的脑梗死与血栓有关

· 多数心肌梗死患者,在发病前毫无征兆

· 每年约40万人因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死亡

所以,预防血栓,比抢救血栓,更重要。

二、钟南山提醒:这2种“溶栓药”,家里要常备

很多人以为,溶栓药只能医院用,其实不然。部分中成药和常见药物,在医生指导下可作为家庭预防和改善血栓的辅助方案。

钟南山院士在接受《健康时报》采访时提到:中老年人应重视日常“通血管”,尤其是有三高、肥胖、久坐等风险因素的人群。

下面这两种药物,被多项研究证实具有一定的“溶栓”或“抗血栓”作用——

1. 丹参滴丸:活血化瘀,保护心脑血管

丹参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重点中药材之一,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其有效成分丹参酮、原儿茶酸等可改善血液黏稠度,增强冠脉血流量,减少血小板聚集。

其中,丹参滴丸是最常见的制剂形式,已列入《中国卒中防治指南(2021年版)》推荐用药。

作用机制:

· 扩张血管,降低血液黏稠度

· 抑制血小板聚集,预防血栓形成

· 改善大脑供血,缓解头晕、胸闷等症状

一项由北京安贞医院主导的临床试验发现,连续服用丹参滴丸8周的轻度脑供血不足患者,其经颅多普勒检查血流速度明显改善,血栓形成风险下降近30%。

适用人群:中老年人、三高患者、长期久坐者、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。

2. 阿司匹林:经典“溶栓”药,预防心脑梗死

阿司匹林,被称为“心脑血管病人的保护神”。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慢性病防治指南》指出:低剂量阿司匹林(75~100mg/天)具有明确的抗血小板、抗血栓作用。

它不是直接“溶解”血栓,而是防止血栓形成。

重点提醒:

· 不能随便吃!阿司匹林虽好,但长期服用有出血风险,建议在医生评估后使用;

· 有胃病、出血倾向者禁用;

· 不能与其他抗凝药物同服,防止叠加副作用。

但对于既往有脑梗、心梗史,或动脉粥样硬化明显的人群,医生常会建议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。

三、除了吃药,日常“防血栓”做好这4件事

药物只是辅助,防血栓最关键的,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。尤其50岁以后,以下这4件事必须做到:

1. 每天喝够水,别等口渴才喝

血液黏稠,往往与脱水有关。清晨起床后、饭前半小时、睡前一小时各喝一杯温水,帮助稀释血液。

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建议,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应不少于1500~2000毫升。

2. 坐久了就动一动,哪怕是原地走两步

长时间久坐,腿部静脉血流减慢,是深静脉血栓的重要诱因。尤其是长途旅行、办公室久坐人群,建议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。

3. 控糖控压,别让血管“破罐子破摔”

高血糖会让血管内皮受损,高血压则增加血栓脱落风险。三高人群是血栓的“重灾区”,必须严格控制饮食、定期复查。

4. 保持规律作息,别熬夜

研究发现,睡眠不足会导致血液中促凝因子升高,增加血栓形成风险。成年人建议保证每晚7~8小时高质量睡眠。

四、这些信号一出现,警惕血栓来了!

血栓发作前,身体往往会给出一些“求救信号”。以下几种症状,千万别忽视:

· 一侧肢体突然无力或麻木

· 突发性头痛、语言不清、视物模糊

· 胸口压迫感、呼吸困难

· 腿部肿胀、皮肤发红发热

一旦出现这些情况,别等、别拖、别硬扛!立即拨打120,及时就医。

写在最后

血栓虽小,却能致命。它不疼不痒,却能在瞬间夺走意识与生命。

钟南山院士提醒我们:中老年人要学会与血栓“赛跑”。

提前预防,科学用药,调整生活习惯,才是保护血管、守住健康的根本。

药箱里有它们不代表就安全了,真正的安全,是你每天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。

参考资料:

[1] 国家卫健委.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》

[2] 《中国卒中防治报告(2021年)》

[3] 健康时报.《钟南山:中老年人需防血栓,丹参滴丸有辅助作用》

[4]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.《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指南》

[5] 北京安贞医院.《丹参滴丸对脑供血不足影响的临床研究》

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!有你在,我们会更好!



相关资讯